很多时候,车间难题卡壳不是缺方案,而是总在等 “设备到位”“条件成熟”,结果问题越拖越糟。真正高效的攻关,是发现漏洞就找替代办法,遇到滞后就快速补位,用能落地的动作先堵住缺陷,再逐步完善。能让问题不扩散、执行不落空,就是有效地管理。
1
防控表落空
漏工序零件流出
第三次攻关检查后的那个下午,刘老师把生产部长赵工、品质部长林工和下轴承班长老周叫到清洗线旁的小会议室,桌上摊着上周定的《漏工序防控表》。表上第5条写着:“清洗出口增加激光打标工位,由清洗线班长小唐负责,10月8日完成。”可今天已经10月11日,打标机仍未到位。刘老师没问为什么,只递给大家一张刚检出的下轴承:外观锃亮,却少了“D”面油槽,显然是漏工序流出。
2
遇到生产问题
无人解决
面对漏工序问题,赵工先开口:“设备科说打标机排产到下月,我上午还催了。”林工补充:“检验记录显示,这两天漏工序比例反而升到1.4%,我们怀疑工人把新返工件混入了良品框。”刘老师把轴承轻轻一转,声音不高:“我们定的动作,谁负责、谁检查、谁复核,表格里写得清清楚楚。设备不到,有没有启动备用方案?比例升高,有没有按规则停线复盘?”一句话把三人问住。
3
攻关不等完美
补位才是关键
沉默中,老周想起上周自己提的“土办法”:在清洗出口加一张红色PVC拦截板,凡未打标件无法通过,可临时替代激光机。他当时觉得“拿不出手”,就咽了回去。
刘老师看出他的犹豫,说:“攻关不是等完美条件,而是随时补位,让缺陷流不下去。”赵工立刻拍板:今晚就按老周的方案做板,设备科继续跟进激光机;林工安排质检员每两小时抽检一次,发现漏工序立刻启动“红箱”隔离;老周负责把PVC板尺寸、责任人、检查时间写进控制表,明早7:00刘老师来现场验证。
4
红色挡板把关
漏工序比例骤降
第二天清晨,刘老师看到红色挡板已装好,板上贴着一张A4纸:未激光打标,请勿拿件。下方有签字栏:清洗线班长、质检员、下一工序接收人,三人确认后才可放行。上午10点,首批200件零漏工序;下午3点,比例降到0.2%。
刘老师把数据发到攻关群,只附了一句话:“动作写在纸上,控制做在现场;谁补位,谁立功。”赵工回了一个大拇指,老周悄悄把那张红色PVC板擦得更亮——它成了车间里最醒目的“把关将军”。






